“老刘看在朋友情分拉你一把,借给你3000块,在当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。现在他生活遇到困难,这个钱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还!”执行法官梅将军对被执行人张某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此时张某不复之前的激动,坐在凳子上深思许久。
“梅局长,我现在也70多岁了,身体也不好,真的没有多的钱,这些年一直过的也比较艰难,所以就没能把这个钱还上,是我不地道。但是现在老刘有困难,我一定想方设法把这个钱给他还上。”张某拍着胸脯做出保证。当天,张某向亲戚朋友凑钱,将自己的借款连本带息全部清偿。
近日,郧阳区法院持续开展“终本清仓”专项行动,推动终本案件实质性清仓,一件25年前的旧案经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,在郧阳区法院执行干警“情与法”的调解攻势下得以成功执行完毕。
1999年,因资金周转困难,张某向朋友老刘借款3000元,并约定好在3个月内还清。3个月过后,老刘拿着借条上门找张某索要时,张某以自己经济困难为由未予偿还。在多次催要无果后,2001年老刘将张某诉至法院,经法院组织调解,达成由张某返还老刘借款3000元的调解协议。
调解书生效后,张某仍不履行,老刘随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在执行过程中,执行干警穷尽所有财产调查方式和手段,张某名下暂无可供执行财产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某更换了住址及联系方式,执行干警始终无法找到其下落。老刘也无法提供张某的财产线索和行踪,案件只能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。
“听说当时厂子经营不下去,张某四处躲债,我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,但是这20多年他都没有回过老家,就像完全消失了一样。当时借给他钱,一来我们是多年的朋友,出于友情,二来他是厂长,厂里当时需要资金应急,没想到钱借出去了却这么难要回来,为此我家人没少埋怨我,现在我也遇到困难了,这个钱还得请你们帮我要回来。”老刘向执行干警说起了25年前借款的事,内心百感交集。今年11月,老刘再次来到了执行局,递交了恢复强制执行申请。
11月19日,郧阳区法院对该案立案恢复执行,迅速启动财产调查措施。经网络查控,张某名下银行账户共计950元钱。尽管查控金额与执行标的金额存在一定差距,但在系统梳理案情后,通过网络查控了张某微信账户,经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反馈,成功找到了被执行人张某微信账户注册手机号码。执行干警成功地与张某取得了联系。
“我今年70岁了,身体还有病,不怕被你们拘留,也不怕被别人当成老赖……”11月25日,在执行局接待室,面对二十多年来不愿提及的债务,张某情绪激动的说。
为了实质性化解矛盾,执行干警梅将军从情理与法理的角度,耐心做张某的思想工作,引导其将心比心地考虑老刘长达近25年讨债之路的艰辛,同时向其说明老刘当下遇到的困难。在了解了老刘的生活过得并不容易后,张某态度明显有所松动。梅将军趁热打铁,继续向其陈述利弊、讲法释理,指出规避执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所背负的“良心债”。经过3个小时推心置腹的劝说,张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当场打电话向亲友凑钱,将自己的借款连本带息全部归还给老刘。
“谢谢法官,这笔钱我真的等了太久……”老刘握着承办法官的手,眼角泛出晶莹的泪花。至此,3000元借款经过25年的漫长跋涉,终于在执行干警不懈努力下回归到老刘手中。